难忘的小城—卡尔斯鲁厄
有人说,德国最美的地方,不是柏林,不是法兰克福,是那些小城。此话一点都不假,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斯鲁厄,就是众多小城中的一个。
卡尔斯鲁厄属巴登--符腾堡州,位于首府所在地斯图加特的西北,距离德法边境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第一次来小城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市区就被这宁静的气氛吸引了。后来因工作关系又数次在卡尔斯鲁厄市逗留,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虽然过去多年,仍然念念不忘。
卡尔斯鲁厄皇宫
印象之一是城市的布局,估计这座城市就源于皇宫。皇宫背靠郁郁葱葱的森林,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筑面积不算大,却整洁大方。高高的圆形穹顶,对称排列的雕塑,宽敞的庭院,构成了别具匠心的德国建筑艺术。与众不同的是,城市的主要道路以皇宫为中心,呈放射状通向远方,使小城的各个角落都与皇宫相连。不论你从哪条路向中心方向望去,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皇宫。正因为这个原因,道路没有正南正北的,如果你从一条路出发,必须从原路返回,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即使走错了一个路口,肯定回不到原来的地方,让许多新来的人轻而易举的就迷了路。卡尔斯鲁厄市的这种规划格局是别具一格的,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
市中心凯撒大街的城市雕塑
印象之二是城市的氛围,安逸和宁静是这里的主题,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和,就连建筑施工的工地也见不到尘土飞扬、人欢马叫的场面。在最繁华的凯萨大街,两侧的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墙壁上张贴着五颜六色的广告,张扬不失有序。道路上行人稀少,大多是衣着笔挺的老年人在悠闲的散步,偶尔有年轻人走过,也都是身穿休闲的学生,来去匆匆。这里还保留着有轨电车,宽敞明亮的车箱里的乘客不多,从没见过拥挤的时候。车票可以在车站上的无人售票机上购买,上车后自觉打卡销票,没有人监督。据说对逃票的惩罚很严厉,除了罚全程的票款外,还要留下不良记录,因此没有人敢违反。电车公司派有专职的检查人员,但我一次也没碰到过。在饭店、酒吧里,德国人更是享受生活,与我们的饭店的夜生活绝然不同,有两个人相对而坐的,有几个人相约聚会的,桌子上点燃一支小蜡烛,音响里播放着用萨克斯演奏的古典音乐,气氛是那样的温馨浪漫。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劝酒的吆五喝六,一切尽在不言中。
卡尔斯鲁厄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
印象之三是城市的环境,整洁而和谐。没有太高的建筑,市中心的几座商店,最高也不过五六层。居民区基本是二层的小别墅。一家一个小院子,错落有致。交通发达,道路通畅,街道上基本看不到交通警察,没遇到过堵车的时候,德国人遵守交通规则是出了名的,安全礼让,车速倒是蛮快的,但遇到交通路口肯定是“一看、二慢、三通过”,很少发生交通事故。这里的气候湿润,草地、绿树一尘不染,干净的让你想象不出来。一次我们在皇宫前的草坪上晒太阳,把风衣铺在地上,过后竟然看不到一点脏的痕迹。德国人环保意识特强,除了大型的公共场合安装空调外,一般民宅很少看到有空调的。我问过德国朋友,是不是这里夏天不热,用不着空调?他回答说,倒是有一点,不过更主要的是浪费能源、破坏环境。另外,长期呆在空调环境下对人的健康不利。因此,夏天也很热,但装空调的却不多。位于市中心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机械、电子等专业在欧洲很有名气。令人叫绝的是这所大学没有围墙,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是开放的,与城市融为一体,要不是看到一些学生上学、放学,你不会想到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几位德国朋友把卡尔斯鲁厄大学当成骄傲,经常提起,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以至于几年后我把儿子也送到这里读书。
皇宫旁的草坪是大学生休闲读书的地方
我第一次出国的地方就是卡尔斯鲁厄,那里有我熟悉的德国朋友。它又是儿子留学的地方,那里有心爱儿子。友情、亲情,割舍不断,多少次梦中故地重游,回到那难忘的小城--卡尔斯鲁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