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旅游游记

德国南部自驾游之三

旅程进入第三天 “浪漫之路”是德国大名鼎鼎的观光路线,也是世界上旅游者最喜爱的旅游线路之一。它全长350公里,最初是一条翻越阿尔卑斯上通向罗马的古商路,从古老的文化城市维尔茨堡(Würzburg)开始,延伸至童话中的国度菲森(Füssen),后来因此得名,人称浪漫之路。利用出差的机会,我们也租车自驾体会了一把。三天的行程如下:第一天(11月25日):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法兰克福市区–维尔茨堡(Würzburg)-罗藤堡

第二天 (11月26日):罗藤堡 – 新天鹅堡 – 楚葛峰 –穆尔瑙(Murnau)

第三天 (11月27日):穆尔瑙 - 萨尔斯堡 – 慕尼黑 穆尔瑙 穆尔瑙(Murnau)果然是一个美丽的所在,我们打尖的“农家乐”不远就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早晨的阳光打在秋日远山上的树林,金黄一片中还折射出了秋天的红和夏日的深绿,湖水远处弥漫在一片晨雾之中,几只不知名的鸟类或天空盘旋,或水中漫游,拨出粼粼的波光,他们也许想打破这份静溢,却又适得相反,反而愈加衬托出这秋日晨曦中的宁静。我们漫步在湖边的小路,一栋栋的小楼错落有致,也许不远就有学校,这是一个周一的清晨,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身边走过,湖、山就在那里,我们禁不住地惊叹—人和自然和谐若此。

晨曦中的湖泊

照例在旅馆中吃过早饭,立即驱车前行。其实到了富森(Fuessen),‘浪漫之路’基本已达南部终点,我们本来计划往南沿着阿尔卑斯的山路奔向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然后绕回德国境内,过基姆湖,到我们的另一个心仪之地--莫札特的故乡—奥地利的萨尔斯堡。而晚上的目的地则是赶回程的起点--慕尼黑。 行程看起来太紧张了。幸好我们是自驾,自驾者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把握自己的方向,改变行程----因为美景的诱惑,也因为善变的心情 …… 于是我们忍痛舍弃茵斯布鲁克,抄近路直奔萨尔斯堡—我们心中的“音乐的天堂”,然后尽量早的赶到慕尼黑。在那里,有我们期待已久的巴伐利亚美食—烤猪肘和黑啤酒,真的,一路上我们还真的没有好好体会德国的美食。 天气预报说几乎整个欧洲都笼罩早秋末初冬的大雾中,果不其然,一路上时而穿行在雾中,但时而太阳又露出金色的光芒—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是雾让她美丽的笑容如此的神秘,是明媚的阳光让她美丽的笑容如此的灿烂。 基姆湖就在去奥地利的高速路旁,我们热切地期盼一睹它的芳容,尽管我们去萨尔斯堡来回的路都会经过她,却未能如愿,似乎是因为在浪漫之路上我们享受了太多的阳光,基姆湖以弥漫的大雾和我们定下了一个未来的约定——有机会一定再次拜访。 萨尔斯堡之莫札特广场 一路无话,我们直接把车停在了离莫札特广场百米之内的地方。还是老套路,直奔当地旅游局的信息中心,地图啊,观光热点介绍啊,一网打尽,然后根据时间安排路线。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观光路线非常简单:沿莫扎特广场到霍亨萨尔斯城堡一线,漫步城内景点最集中的地区,然后乘登山缆车登该城内的制高点——霍亨萨尔斯城堡,一览美丽的古城。

莫札特是在1756年生于萨尔斯堡,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如果没有他,萨尔斯堡可能只是个的美丽城市。因为他的不朽,萨尔斯堡才成为音乐的神殿。

小城的中心莫扎特广场,一群游客在照相

广场上莫扎特的塑像

一群小学生走过广场——哪一个会继承“音乐之乡”的传统?

买一张莫扎特明信片寄回国内,沾点“音乐之乡”的灵气

广场附近一个好像是大学的建筑,里面的东西很有趣,这个是墙上的雕塑

又一个雕塑

美女?骷髅?有谁认识海报上的德文? 萨尔斯堡之霍亨—萨尔斯堡 霍亨—萨尔斯堡(FESTUNG HOHENSALZBURG)是萨尔斯堡的标志性建筑。灰白色的它坐落在悬崖峭壁上,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在秋日弥漫的雾气里,更是多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远看霍亨—萨尔斯堡,近处或许是“退休工人”们在“国际象棋秀”

霍亨—萨尔斯堡始建于1077年,是大主教格布哈鲁特为防范附近侯国或农民起义攻击而兴建的城堡,直至15世纪,仍是国内大主教的居所。城堡属古老的石砌堡垒式建筑,内部有大主教的仪式房、厅堂、房间以及刑房,收藏了许多中世纪的古物和美术品,诸如长矛、风琴和火炉等。 我们是乘缆车上山的。缆车据说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7.2欧元往返也不是很贵,争取时间、保存体力嘛——不知各位有没有乘缆车上过香港的太平山,和这个缆车的感觉像极了。

远看上山缆车—-直上直下,居然有百年历史 参观城堡有两条设计好的线路。有机会造访的话建议大家按照这两条线路走——“堡方”为游人考虑还是很周全的。影响中好像没有卖门票的地儿,不知是否是因为我们乘缆车上山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线路2,入口就在一条身上一半涂着深褐色、一半涂着白色的牛的雕塑的对面。这头牛是萨尔斯堡的幸运之神,曾经拯救过这个城堡国家。这条参观线路的价值在于有中文的解说器,完全Free。非常有助于了解这个城堡、这个城市——解说词带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让人感觉到了中世纪的气息——中文的解说对于预先功课没有做足的我们可是太有用了。正式听了中文的解说,我才有了对这个城堡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来“戏说”的话,那就是:萨尔斯堡就是“盐堡”、“萝卜堡”、“冯堡”。 所谓“盐堡”,是因为萨尔斯堡地区盛产盐——在没有内燃机的时代就是稀缺的垄断资源,是萨尔斯堡的建筑和艺术(比如音乐)繁荣的经济支撑。不知道德语的盐如何拼写,但萨尔斯堡的名字中的Slaz和英语Salt还是有点关系的。 所谓“萝卜堡”,是曾经统治萨尔斯堡并对修建霍亨—萨尔斯堡非常有贡献的大主教据说是种萝卜的,这在城堡上流传至今的家族徽章中可见一斑——据统计有8个“萝卜徽章”。我曾经一个镜头就摄下了三个。

这个镜头里就有三个萝卜—不愧为“萝卜堡” “冯堡”的来历很简单,纯粹是我个人的“戏称”。我对奥地利人的名字太不敏感,解说中介绍了很多统治城堡的大主教的名字,一个没有记住,但是记得似乎每个人的名字中间都有个“冯”的音,叫它“冯堡”或“冯家屯”应该还是较比贴切的:-)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是霍亨—萨尔斯堡极为险要的地势。据介绍,该城堡自修建就从来没有被攻陷过,唯一的一次让敌方占领还是因为慑于拿破仑大军的威势,但仍然不是攻陷而是投降——用我们的话讲叫“和平起义”,保护了古城文物。

城堡是俯瞰整个萨尔斯堡迷人景色的最佳地点。城市里的古典教堂、宫殿、民居在河畔延伸,秋日一篇黄色的远山在雾中时而展现,正是名副其实的如诗如画。

俯瞰整个萨尔斯堡,近处就是霍亨—萨尔斯堡的城楼 Birdsee 慕尼黑 从萨尔斯堡到慕尼黑的路仍然大雾弥漫,传说中宁静而美丽的基姆湖Chiemsee仍然不得见。我们只好将期待留给慕尼黑的黑啤和烤猪腿。黄昏中在慕尼黑中心区游逛,教堂、商店,欧洲大都市的感觉已经模糊了,只有黑啤、烤猪腿、我们狼吞虎咽的饭局和那个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古老和巨大的餐馆还在我的印象之中。关于那个餐馆,一行几个都同意我的总结:就像外地旅游者到北京,正想吃烤鸭、喝燕京的时候却不经意中就走进了全聚德。有想打听这个餐馆名字的我可是愿意免费提供的——可千万别最没有创意地去中餐馆吃黑啤、烤猪腿!

黑啤+烤猪腿,我们的慕尼黑大餐 让我以黑啤+烤猪腿作为我们的浪漫之路的南德国之行的完美结局吧。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