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斯乘坐火车只几分钟就到了戛纳,干脆没有下车,去山上的GRASSE小镇兜风,在山上小镇喝咖啡,用早餐。
GRASSE是打高尔夫的胜地,下车旅客寥寥,除了当地居民,偶见打高球者。
上午十点,GRASSE车站冷冷清清,我们乘车返回戛纳。
半小时后,回到戛纳。这时已经烈日当头。相比尼斯来说,戛纳似乎更加有名,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金棕榈奖”的戛纳电影节。戛纳精巧、典雅、迷人、风情,在这样的小城举办电影节真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它偎依在青山脚下,地中海之滨。白色的楼房与蓝色的大海及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法南风光。
戛纳人山人海,蓝色海岸沙滩聚会。
游艇、沙滩、大海,法国南部的奢华。
沙滩上两个少女,古铜色皮肤不知道是太阳的作用还是天生的?
这一定是一位艺术家的杰作。
蓝色的大海里一艘地中海的白色邮轮。
五星级的度假酒店。
豪华游艇在戛纳聚会,这里是富人的天堂。
在戛纳海滩望到山顶,有一座的期望圣母堂Eglise Notre Dame de l'Esperence,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据说这座教堂从13世纪就开始兴建,到17世纪才建成。古老的教堂,城墙,钟楼给人一种中世纪的味道,24米高的方形钟楼也是嘎纳的另一个地标。
游艇码头更豪华的酒店,法国皇家气派。
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影节宫是一座80年代的建筑,一眼望去,建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作为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主会场,金棕榈奖的颁发地点,又处于靠近克鲁瓦塞特大道Promenade de la Croisette和码头海边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嘎纳最出名的地标建筑之一。
正值夏季音乐会,影节宫台阶上的地毯才是红色的,闲着的时候,地毯是蓝色的。我们踏上了红地毯,像其他游客一样,拍照留念。
戛纳是中国电影人的福地。第四十六届(1993年)的金棕榈奖授给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第四十七届(1994年)评委会大奖给与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葛优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第五十三届(2000年)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遗憾的是《活着》和《鬼子来了》 都没有在国内公映,我看过影碟,非常不错的电影。
影节宫前面就是著名的星光大道,说是大道,实际上是在蓬皮杜广场上,一排排印有明星手印和签名的连在一起的瓷砖。我们在烈日下寻找了半天,没有一个熟悉的。开过来一辆二战时期的军用吉普,开车的人颇有明星派头。
影节宫旁边就是戛纳最著名的克鲁瓦塞特海滨大道了,这条大道是沿着嘎纳海岸延伸的大道,两旁种满了棕榈树,所以也叫棕榈大道。地中海的棕榈树有点好莱坞的味道。
戛纳背面的景色是宾馆和大海。
大名鼎鼎的戛纳风采迷人,夏日里人满为患,我们匆匆走过,准备在蓝色海岸挑选一僻静之处,投入地中海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