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光。全场无声。
强力追光灯倏然打出,尾随一辆标有“伦敦-北京-伦敦”的双层巴士缓缓驶入,通体红色犹如一团火球滚滚而来。音乐大作,众人哗然。北京奥运会会闭幕式的交接表演,把红色双层公车作为伦敦市主要标志推向世界。
双层公车并不少见,红色也非怪异。但是像伦敦这样,选择双层车为城内公交载体,又把偌大的车身漆成不带一根杂毛的红色,在地球村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乍到伦敦,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就是这种昵称“马路主人”的红色怪物,目前仍在几条主要线路招摇过市。像是《翌日》电影中的轮船,堂皇驶入狭窄的闹市街道。令人仰其鼻息,避之不及。
逃离嘈杂,拐入僻静的小道,不经意撞上路边公用电话亭。怎么也是一袭红装,从头到脚!而且三俩结伴,堵了半个人行道。
伦敦红色电话亭的年龄,比红色公车还大30多岁。当初并不是红色,历经多年演变适应,终于赤色称雄。
看来,伦敦人偏爱红色,尤其大红色。这在一年有半年阴雨的雾都,并不奇怪。可以想象,冬季,阴冷萧瑟黯淡无彩,鲜红的电话亭令人为之一振;夏日,青草绿树遮天蔽地,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视效。
这么想着,便留心察看,竟是满街遇红颜。
红色施工车,红色桥链,红色咖啡馆,红色卫生间,红色店面,红色楼群,红色警车,红色剧场装潢。。。。
还有,每天1130换岗的白金汉宫卫队,穿的是红色制服。每年三月的为非洲募捐活动,人们带上红鼻子,‘伦敦眼’大转盘笼罩着红色的光晕。
北京奥运会场驶入伦敦红色双层大巴。(网络图片)
坐火车进城时路过的一座桥,不是泰晤士河
英国皇家歌剧院,红幕,红椅、红栏杆
抓到个时髦同胞,也是红衣服啊
泰晤士河畔的‘红色咖啡馆’,原名如此
伦敦科学博物馆地下室的卫生间
伦敦大都会警察
维多利亚、艾伯特V&A博物馆 内墙,铁锈红也算红吧
苏格兰威士忌小店
注意公车尾部的邮筒,也是红色
伦敦红色电话亭已有多种设计,这是头戴皇冠的一种
红车便利店
英国煤气公司在伦敦街头的施工车
著名Hemley 玩具店的收银台
伦敦哈洛斯 Harrods 百货商店(有5000员工,号称世界第二大)里的时装鞋
当年过半百的迈克尔、杰克逊选以此海报企图从伦敦东山再起,你该明白红色的意义了 。
有人说,伦敦没有巴黎的浪漫,巴塞罗那的热情奔放,纽约的喧嚣与骚动,也没有威尼斯的水乡情调。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但对这种大而化之的断定,不敢苟同。至少,伦敦人以大红套装美化生活、装点市容,要比其他城市更大胆,开朗,泼辣,也更有创意。
印象中,红色似乎更多和中国有关。撇开政治不谈,生活中国人对红色的狂热近乎迷信程度,过年发红包,本命年扎红腰带,海外中餐馆门口的红灯笼,结婚穿大红袍。。。。
忘了三毛在哪本书里说,有段时间常常梦到自己站在伦敦街头,弥漫的雾气中,穿着一袭鲜艳如血的红裙。记忆中,三毛惯于粗朴素淡的风格。若是梦见穿着血红的裙子漫步伦敦,她一定受到当地大红车,大红电话亭的感染,尝试以红色慰藉她那充满渴望的心灵。
我们无法阻挡外表青春的消逝,但我们可以借助色彩保持内在活力。
我们可以选择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