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旅游游记

伦敦游之大英博物馆

如果您要看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自然景观,不要来伦敦,会让您失望。但如果您喜欢文化景观,尤其是古代历史文化建筑景观,那么伦敦是您最好的选择。当年的几大文明古国,埃及,罗马,希腊,中国,印度等,本国所藏的历史珍品远没有英国(还有法国)珍藏的多,当然这些不是从各国购买的,不是伦敦人自己创造了所有这些景观,而主要是当年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大帝国从世界各地掠夺了太多太多。

伦敦最方便最快交通工具是地铁,每个景点都有站点。

来伦敦,建议一定抽一天时间参观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不要2~3小时完事,这里真的值得驻足观赏)。大英博物馆的slogan 为“travel the world”,绝对名副其实。那种境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充分体会,但靠拍一些照片实在体会不出大英博物馆的博大精深壮丽辉煌(这也是笔者一直拙于提笔写大英博物馆的原因),在这里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建议:去之前先稍微看一些世界史尤其是世界早期文化史,还有去网上搜搜博物馆的精华推荐和大体展厅位置。(我第一次去走马观花几小时,也没有提前查询博物馆的介绍,没有多大收获;第二次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专注参观几个展馆,才稍微算是尽兴而归,如果是每件藏品都看的话,几天也看不完。

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 (Great Russell Street,London,WC1B 3DG乘地铁在Holborn或Russell Square 下车,走过去大约15分钟),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2008年,以参观者最多而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文化景点。

大英博物馆是最传统的那一类博物馆,大多数展品都陈列于玻璃橱柜中。在那里,你看到的是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在这里,能帮你把世界历史温习一遍。当然所有展品(除了英国自己的展厅外)都是当年的日不落大帝国从世界各地掠夺而来。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

第一次去时,到大英博物馆门口,有点失望:怎么看着挺破旧的,而且也不大不壮观,和大英博物馆这个名字不相符啊。

进去以后,看法立刻改变了:壮观!无限风光在里面啊。

从大英博物馆正门进去,走几步就感觉豁然开朗。这个非常现代化的大厅是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大厅(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位置。大厅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2000年12月改建完成 对外开放。

大厅的玻璃屋顶与白色石头的结合,让整个大英博物馆中庭即使是在伦敦天气最阴暗的时候,室内依然明亮。此工程不仅改善了大英博物馆的原有设施,也为游客们增加了更多活动空间,游客服务台等设在中央大厅内。2楼有咖啡馆和餐厅,可以俯瞰整个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这里餐厅当然价格很高,但逛了半天的你又累又渴又饿,还会顾及价格吗?所以生意很好。

环顾中央大厅四周,几个触手可及的雕塑都是真实的文物,不要以为是仿制品,比如大理石雄狮和复活节岛石像。

再往前走,在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内的是著名的巨大的圆形阅览室Reading Room,很多名人都曾是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忠实读者。走进阅览室,敲敲电脑键盘,就能在线查询到大英博物馆的导览资料。

埃及馆

五千多年前生活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率先创造了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然而,盛极必衰的规律没有放过这两个文明,自从希腊、罗马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登上历史舞台后,古老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渐被淹没,成为失落的文明,不为后人所知。1822年9月,法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商博良(J.F.Champollion)终于将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一个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新兴学科—埃及学开始了。从此,古老的埃及文明重见天日。这就时大英博物馆的震馆之宝罗塞塔碑The Rosetta Stone

埃及展厅远观,中间的大型石雕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前1303年-前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279年-前1213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就开始走下坡。

除此外,还有几个其他法老的石刻。

SUN RA太阳神,是古埃及的最高神灵,左下面这个有点像猫头鹰的是SUN RA,他的头上顶着太阳;

右下面的狮面人身的神把死亡覆盖到了SUN RA的敌人身上,保护和拯救了SUN RA

这些精美的壁画 是连带整块墙皮切下来 带回英国的。

豹神,是下界的最高神灵,他的职责是引领所有死亡的灵魂通往天国的大门,看他左右握着人的灵魂,右手拿着大门的钥匙。秤上的一端放置的是人的心脏.上面的符号是象形文字。

木乃伊,尤其得到儿童的喜欢。 64号展厅玻璃橱中的这具古埃及木乃伊干尸,来到大英博物馆之前,已经在沙土中尘封了5400多年。因其发色棕红,而被称为“红毛”。

木乃伊外壳上的精美彩绘雕刻,想想:这些艺术品创造于3000~5000年前

去掉彩绘外壳后里面用药物层(防腐料)包裹的尸体

一具还没有开棺的木乃伊

《亚尼的死者之书》,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所谓《死者之书》,及记载死者为获永生所必经的各种磨练、审判、所需的咒文以及到最后获得永生的画卷,通常以草纸绘成。

埃及死者在通向复活之路时,必须於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死者之书大部分以纸莎草写成,记录死者生平好恶,以及奥西里斯的审判等情节。最有名的段落则是「秤心仪式」。

死者(以亚尼为例)穿著洁白的亚麻布衣服,和妻子来到奥西里斯前,进行审判。奥西里斯前有一具天平,天平两端,一边放著亚尼的心脏,一边放著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正在调拨著天平,检查是否平衡?如果天平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死者将可通过正义之神「玛特」的审判,取得奥西里斯的信任;如果心脏一端沉重,不能平衡,代表死者作恶多端,心脏将被取出,丢给在一旁等候的怪兽「阿敏」吃掉。死者心脏被吃,便不能复活。

秤心的过程,一旁的书记官,也是「智慧神」陶特会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下来。奥西里斯根据秤心结果,判决死者是否能够复活。一般说来,因为法老的权势,贵族的财富,今日所见的「死者之书」上的天平都是平衡的。

近东馆 ,以亚述Assyria文物为主

与古巴比伦齐名,同在两河流域的“亚述文明”,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发展强大起来,通过战争,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大帝国--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的巨大人首兽身浮雕,右边是狮身,左边是牛身,这只是大英博物馆收藏三对中的其中一对。原本是两座浮雕像相对构成进入宫殿的通道。亚述人相信將他们置于入口的两边会守护着寺庙和宫殿。是公元前九世纪亚述王朝兴起时期,Ashurnasirpal Ⅱ(阿苏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殿的守护神。

亚述王朝Ashurnasirpal Ⅱ时期的文物,Ishtar(伊斯塔)神殿门口的石狮,也是护卫功能。 Ishtar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战争,生育和爱情之神。

一组浮雕“杀狮图”中,生动展现了国王在室内、野外猎杀狮子和最后以狮子祭祀的情景。第一幅浮雕中,狮子从笼中冲出,直到被国王用箭射死,以不同形态的狮子表现了一连串的动作;第二幅则表现了国王在户外猎杀狮子,威严地用手将狮子的尾巴拽了起来。画面中表现的祭坛、奏乐的乐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攻城谋略,不知和我们的《三十六计》相比怎样。

人类史上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挖掘自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楔形文字(cuneiform)倒不仅仅限于亚述地区,意大利人Pietro della Valle在1625年就发表了他亲临两河流域的游记,并第一次让欧洲人看到了楔形文字。

作者:溪上青青草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