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游记

有关泰国的几缕随想

有关泰国的几缕随想

★阿力

题记:人妖不是女人,不可能成为母亲;不眠的芭堤雅,只是旅途的驿站,它永远不是我们的故乡!归去吧,曾在那里逗留过的所有灵魂……

眉公河畅想

从孔雀之乡至青莱。我们是沿着一条绿色通道经老挝、缅甸,来到泰国北部的小镇青莱。到达青莱时,暮色已经完全笼罩了这个小城。回顾一天的行程,我觉得在自己一生中,如此的旅行是很有意义的。从我们乘坐的游艇离开景洪港,它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澜沧江、眉公河中穿行。一天中,我们就从自己的国度,历经荒凉的密林,稀疏的村庄来到一天行程的终点青莱。

青莱是座绿色的城市,那整洁、繁华的市容,到处绿茵密布的街道,呈现出这座泰北小城的魅力。当晚我们就夜宿在青莱大学,整幢校园置于绿茵密林中,那幽碧的湖水,还有园中树丛里的许多欧式建筑,都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在梦中的童话里。泰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公元十三世纪末,泰国历史上第一位最英明国王---孟莱大帝,就在目前泰国北部的清莱与清迈一带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后来又一个泰族王朝兴起,这个以兰甘杏大帝为主的泰族王朝,率领泰族军队打败了高棉人,并定都素可泰,并确立了自己的文字。随后十八世纪中期的拉玛三世王,开始对西洋世界各国进行开放,这就是泰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早的原因之一。正是泰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他发展中的流变,看到这个国家先进性的一面。相反古时军事力量强盛的周边国家,却因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成为至今落后的国家之一。就在夜宿青莱大学的深夜,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那条荒凉的绿色走廊。进入老挝、缅甸后,眉公河两岸的原始丛林,随着高山向纵深漫延,靠河岸处偶尔可见荒坡上的小村,及人们耕种的山地,地里长着翠绿的旱谷。村里多是深褐色的茅屋,有时也可看到些衣冠不整的村民向我们挥手,沿途眼里的所见,都是贫穷与荒凉。

如此的景致,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童年时的哈尼山寨。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时代的发展已历经三十多个春秋;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异国它乡我们又看到童年时类似的景致,这不能不让我们吃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觉得首先是人的观念,即决策者的观念。同在一片蓝天下,栖居于东南亚的热土,为何泰国与缅甸、老挝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关键一点是改革与开放,追溯泰国的历史,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着力点始终放在改革与开放上。所以泰国人摆脱了被动、挨打,走上繁荣富强。中国也是如此,就不说秦朝商央的变法,宋朝王安石的革新,清末康有为、梁起超、谭嗣同的“戊戌变法”;光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开放,我们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取得今天的成果,得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要感谢至今的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没有他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有今天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面对澜沧江、眉公河的激流,那江面上的浪花真是一层叠一层,旋涡暗流一个接一个,什么是危机四伏,什么是艰难险阻?就在这眉公河上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许一个社会的变革,跟游艇在这凶险的河流中航行差不多。那颤抖着的游艇,在滚滚激流里摇晃着前行,如果舵手稍有疏忽,就会触礁翻船,给全船人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只有选好航程,确定航标。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国家与民族引向繁荣富强。就在眉公河旅程中,我有了如此的感悟。澜沧江与眉公河是很美的,罕见的野林,野林里的大象、孟加拉虎、云豹、蟒蛇,孔雀、白鹇等异兽珍禽,都会让人产生联想,是一道自然生态的风景线。可是,如此的荒凉与贫穷必须改变,那里的国家与民族,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寻求一条很好的出路。

金三角见闻

泰国北部的青莱、青迈都属于金三角地区。此次进入泰国北部采风,金三角就是我们必经之地,对于这个冒险家的乐园;我们的摄影家、作家们怀着好奇之心,进入这个神秘地带。总想探究其存在的秘密,想冒险一睹毒枭们经营已久的魔窟。不想我们没有看到满山的罂粟花,而是在一座山上,看到一群已故的军人,看到他们的后裔,经营着小本生意。据说,根据国际缉毒组织清剿和经济援助,这里的老百姓已多年不种鸦片了。也许,毒品基地已向深山密林中的缅甸、老挝迁移。

经过此次采风,我才对金三角有了一定的认识。“金三角”英语称“Golden Triangle”,是指位于东南亚 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名盛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现在的泰国北部,金三角的核心地带,由于交通、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罂粟种植得到有效控制。进入这个地区后,我们看到的是满山的果林,及包谷、豆类、旱谷等粮经作物。这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旅游业的兴起,当我们到达过去金三角腹地,也就是原国民党残部李弥将军的总部“美斯乐”时,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唯一留下的只有这伙军人的历史遗迹。抛开国共之间历史上的仇恨,抛开他们曾种植鸦片等不光彩的事。我看了遗民馆里的记载,觉得这是一伙很有意志力,又具有奋斗精神的军人。回首往事,可见败走麦城的军队也非等闲之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派十万军队赴缅甸与美、英、印等国部队协同作战,抗击日寇。不幸的是,在深山老林的一次战役中,国军十万将士陷于日寇的重围,六万人战死,部分返国,另有一部分留在了缅甸。留下的部分与缅甸当地山民成亲,繁衍生息,成了缅甸的华侨。此后,缅甸山民对国军印象非常好。正是这部分滞留缅甸的国军,为后来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共内战,以国民党的失败告终。国民党部队第八军和二十六军,在长沙、桂林等大战中败北,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陈赓部的围追堵截之下,两个军的国民党部队迅速瓦解:大部分被歼,少部分空运撤台,另有五千余人国军慌乱中被共军追出国门,流窜到我们的邻国缅、老、泰等三角地带。并与原来逗留国外的部分国军汇合,就组成了一支有生力量。就是这股生力军,击败缅甸国家的正规军,开辟了金三角根据地。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