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游记

泰国东北部之呵肋

呵叻( Khorat )

呵叻是东北高原的门户,从曼谷进入东北高原,呵叻是必经之地。“呵叻”是简称,全名是“那空拉差是玛”( Nakhon Rachasima )。呵叻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看的景点,一座仅余的城门,两座寺庙,一家收藏阿育塔亚和吉蔑时期文物的博物馆,此外就是呵叻的标志性建筑——坤仁摩铜像( Thao Suranari Memorial )。

十九世纪上叶,老挝军队进攻呵叻,时为呵叻统帅夫人的坤仁摩( Khun Ying Mo )组织呵叻人(当中包括 300 名妇女)抵抗并战胜了入侵者。于是坤仁摩被世代尊为民族英雄,当地人称她为“ Yah Mo ”,意思是“莫奶奶”。铜像在市中心坤仁摩广场。呵叻人认为向坤仁摩祈祷会有灵验,若祈愿得偿,他们会在铜像前举行祭酬仪式。这种仪式在坤仁摩广场经常举行的。入住广场旁的旅馆,见到广场上搭起了棚架,有敲锣打鼓、念经奏乐的,抓起摄影器材冲出去,准没错。

坤仁摩塑像

向坤仁摩献舞的舞蹈学校学生

呵肋古城门

披迈 (Phimai)

披迈在呵叻东北方向 40 公里。在旅游者眼里,“披迈”就是披迈石宫。披迈石宫的英文名称,一些资料作“ Phimai Stone Castle ”,另一些资料上则写作“ Prasat Hin Phimai ”。这座吴哥窟风格的石宫始建于十二世纪中叶吉蔑王朝时期,门前的七头蛇守护神无声地告诉人们她和印度的渊源。柬埔寨境内的吴哥风格建筑大多残损,保存尚完整的披迈石宫成为这一建筑样式的完美范本。

披迈是一座很小的小城,石宫在城的中心。从呵叻汽车只消一个小时。车到披迈,没进客运站就见到石宫了。记住车怎么拐的,出了车站,沿来路走一小会,就来到石宫了。

披迈石宫之一

披迈石宫之二

披迈石宫之三

披迈石宫之四

帕伦侬石宫 (Pratsat Phanom Rung)

帕伦侬石宫比披迈石宫规模更大,给人印象更震撼,更深刻。想要在柬埔寨以外看到吴哥窟,那就去泰国看帕伦侬石宫。

东北高原外国游客稀少,中国人更是寥若晨星。跟曼谷芭堤雅中国人满塞的情况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一般中国游客在芭堤雅搂着人妖的腰肢照了个相,就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了。可是且慢,帕伦侬石宫、披迈石宫、大城遗址、素可泰遗址这四大遗址您一个没去,就像是去了北京没去故宫,去了西安没去兵马俑——您等于还没去过泰国呢!

帕伦侬石宫距武里南 (Buriram) 约 50 公里。你可以选择从呵叻乘汽车或火车到武里南,在武里南住下,然后乘班车去帕侬伦石宫。不过三和草堂主人建议您最好在素辇( Surin )住下,从素辇往返,过往班车多些。如果在 9 月下旬,您还有机会看到素辇大象节( Surin Elephone Round-up )。

帕侬伦石宫之一

帕侬伦石宫之二

帕侬伦石宫之三

帕侬伦石宫之四

乌汶( Ubon Rachathani )

位于东北高原东端的乌汶,是泰国一个偏远地区,平时难得见到游客,外国本国游客都难得一见,除了蜡烛节时。蜡烛节于每年 7 月上旬举行,人们抬着雕刻成各种鸟兽花卉形状的巨型蜡烛巡游,还有美女花车。泰国的节庆给我的印象,是凡节庆必有花车巡游,凡花车必有美女,花车上的美女皆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平日街上难得见到这样的美女,真奇怪平时她们躲哪儿去了?

越战期间,乌汶是美空军基地之一,美战机从这里起飞去轰炸北越。至于旅游景点,乌汶有一所寺庙叫 Wat Phra That>,是印度 Bodh Gaya 地方一所寺庙的翻版;此外有一所寺庙有西方人在里面修行,这是乌汶能够吸引到零星几个西方游客的原因之一吧?但是跟蓝眼睛白皮肤的和尚用英语谈论佛学,则似乎不足以吸引中国人到乌汶去。游客中,大概好事如我,才会到乌汶去。

但品尝易山菜,无疑乌汶是个好地方。

我一直搞不清楚易山 (Isan) 、吉蔑 (Khmer) 、高棉三个概念的确切关系。大概易山是今天的泰国东北高原,高棉和吉蔑是一个词的两个译法吗?不清楚。我读到的一个说法是:约公元 6 世纪,吉蔑人(柬埔寨人的祖先)建立起真腊 (Chenla) 王朝,统治地域包括易山和今天的柬埔寨。吉蔑王朝深受印度文化影响,所以留下了像吴哥窟、帕侬伦石宫这样的建筑。

易山菜有一道“明炉水煮鱼”(这是我自己根据上来的菜肴的样子胡乱叫的。乌汶不像曼谷清迈芭堤雅等地,有英文菜牌,乌汶餐厅的菜牌上只有泰文。我不认识泰文,不知道泰语叫什么,根据泰文意译该叫什么。服务生也讲不来英语。点菜确乎是有点头疼),劲辣,但真好吃啊!

您要问了:但是怎样点菜呢?告诉您个诀窍——您只要说:“啊赖啊罗伊?”(什么好吃),服务生就会向您推荐这道菜的。

乌汶一寺庙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