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琐的入境手续一直在办理中,习惯了早起的我们也难得有了些许时间在边境上走走看看。才八点,中越友谊大桥附近众多的越南边民,就驱“车”运货到中国境内贩卖,他们所谓的“车”,无非就是三轮和自行车,稍加改动,就可以把如山的货物运到中国。别小看这些“车”几百斤东西不在话下,甚至传说技术好的越南人可以用自行车一次托来一吨货物!可见老百姓的智慧和能力确实无处不在。
中越铁路大桥今昔对比
早晨急急忙忙进入中国境内的越南边民
时间不早,出发的时间到了,背上行囊,我们即将踏上越南的国土,去延续我们滇越铁路的百年沧桑。还没出门,外面喧闹的锣鼓声就传到了耳朵里,估计是提前庆祝新年的。可刚一出门就发现,门口站了许多人。原来此次穿越滇越铁路的活动受到了河口县委县ZF的高度重视,河口县委书记刀剑同志正准备带领我们出席专门为我们举行的欢送仪式。威武的武警仪仗队列队欢送我们,少数名族代表把我们围在当中,争相与我们合影留念。街道上,伴着锣鼓声,舞狮队伍,迈着喜庆的舞步。
河口县的各位领导及考察队员出席欢送仪式
欢送队伍中的锣鼓队
与河口少数民族代表合影
欢送仪式上,河口县的相关领导给予我们鼓励和祝福,费宣老师也代表队员表达了全力完成这次人文科考活动的态度和决心。之后送别的队伍一直把我们送到中越边境线上,才依依惜别。虽然我完成过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到过两极、跨越过格陵兰、穿越过撒哈拉,并且每次都受到了英雄般的迎来送往,但眼前这种隆重而又热闹的、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看到氛围,我却是生平头一次碰到,这次“国家级”的出境仪式让我内心激动万分。边境那边越南铁路局方面专程接我们入境的相关领导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我们向边境走来,便迎上前来,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其间,越南铁路局老街站的丁文月副站长给我们介绍了滇越铁路越南段的一些情况。
他说,越南国内的滇越铁路连通了老街到海防,而海防又是越南的重要港口,因此滇越铁路运载情况非常繁忙,以老街为例,这里最少的一天都有10多趟列车经过,而越南铁路周边基本没有像中国铁路那样相对较宽的碎石路供人行走,因此想要在铁路上徒步是比较困难的,加之越南的列车行驶速度比中国的快一倍,所以在铁路上行走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因此他建议我们乘坐滇越铁路列车,寻访沿途站点,完成这次活动。听了丁副站长的一席话,我们感到很遗憾,毕竟在铁路上行走了半个多月,沿途又看到、听到诸多关于滇越铁路的人和事,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每天都有不同的惊喜……如今不能走了,确实很可惜,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我们在火车上,又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滇越铁路也说不定,而且我打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偷偷走他一段,这样也将不虚此行。
社会各界聚集欢送仪式现场
费宣代表考察队员发言
考察队员们与红河州以及河口县的领导们在中越铁路大桥边的界碑前合影
越南铁路局的领导们到中越边境迎接考察队员们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老街站,也许是忙着过节,这里的旅客并不多,丁副站长摘掉了眼镜,认真的在本次活动的旗帜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老街火车站的章,这是我们进入越南后的第一个火车站印章,也标志着我们本次滇越铁路越段考察工作的正式开始。
越南老街站
越南老街站丁副站长为考察活动盖章签字章
据当地向导介绍,老街市是越南老街省的首府,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类似于云南的省会昆明。这里同时也是越南通往中国大西南的重要门户和通商口岸。19世纪70至80年代,刘永福领导的著名的“黑旗军”曾以此为根据地,联合越南军民坚持抗法达7年之久。后人为纪念其赫赫战功和中越人民的战斗情谊,捐资兴建了刘公庙以奉祀。这里的平均温度在18~28℃之间,比云南河口热一点儿。老街也有瑶族,与云南河口的瑶族可谓一脉相承。老街省自然资源丰富,甘塘磷矿更是亚洲第一,黄连山和象山至今尚是茫茫原始森林,境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莫过于避暑圣地——沙坝(Sa Pa),一到炎热的夏季,这里将变成国内外游客消暑的天堂。
趁着火车还没来,我们想到老街站附近的街道上转了转,顺便了解一些越南、老街的情况。这里的街上几乎看不到一栋高大建筑,据说这和越南“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土地”的国策有关。越南老百姓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盖细长的楼房,并且喜欢把房屋漆成黄墙红瓦,略带一丝法国风格,虽然当年殖民痕迹犹在,不过越南民族特色和当地地域文化元素仍然充满了整条街道。与中国大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相比,这样的景象给人平穷落后的感觉,不过我却更欣赏这样具有特色的矮房,而非高楼大厦那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火车快到了,我们也要快些回车站,去体验一下飞驰在异国他乡滇越铁路上的机车是怎样一番景象……
老街旧景
老街新貌
--- By 豹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