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旅行,有两种‘景点’是最常见的,一是教堂,二就是博物馆。如果把各种博物馆都仔细看完,那恐怕要在那里住几年才行。作为普通的旅游者,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精华的精华了。
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和蓬皮杜,分别展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卢浮宫盛名之下自然不必说,蓬皮杜因为总统的名字一般人总也有点印象,奥赛在中国的知名度恐怕不及这两个,但奥赛却享有“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美誉,而且,这是一座由老火车站改建的博物馆,在世界上也很少见吧
奥赛博物馆坐落在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隔河相对,里面主要陈列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绘画雕塑装饰等艺术作品,在时间上衔接了卢浮宫的古代艺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现代艺术。提到卢浮宫,一定会想到蒙娜丽莎;提到蓬皮杜,奇形怪状的钢铁建筑就会浮现在脑海;而奥赛呢,当然是印象派的大本营了
这座庞然大物,从这个角度才能让人想起传统意义的火车站,高高的拱形大厅曾经是汽笛轰鸣。否则在正门前谁能想到如此精美的建筑居然是人家的火车站呢
这就是一个多世纪前的奥赛火车站,运行着巴黎开往奥尔良的列车,在20世纪中被荒废,中间经营过各种营生,在1986年最终改造成现在的奥赛博物馆,外观基本还保持着原貌
可以看出法国人对建筑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一个普通的火车站都修的如此精致唯美,而且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洗礼还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这一点比起我们北京21世纪的西X站要强不知多少了
奥赛博物馆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大厅了,以前火车铁轨就从这里穿过。现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火车站候车大厅,已经成为了人们欣赏近代艺术的殿堂。
大厅的基本结构被保留下来,以前的那个大挂钟依然在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好在法国人没有拆旧建新的传统,不然这座车站的命运就不知怎样了
一层二层主要展示一些巨大的雕塑作品,其中不乏罗丹等大师的作品
罗丹的《地狱之门》,集成了他的思想者,掷铁饼者等雕塑作品。有点搞不明白的是到底哪里存放的是这些雕塑的真迹,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博物馆也看到过这些雕塑
欧洲的人体雕塑明显比亚洲各国高一个水准,这可能跟文化传统有关
巴黎城市模型,在你脚下,换个角度看巴黎
奥赛的规模比起卢浮宫要小很多,但如果比较从容的走一圈至少也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很多艺术爱好者能在这里泡上一整天,累了就席地而坐。如果说卢浮宫是大而全,那奥赛就是小而精了。门票也相当便宜,我去的时候才5欧,欧洲学生免票,比起以前我国学生自己花钱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要厚道多了。
看大厅墙上那些精美的雕花,和老照片上的毫无二致,真的很佩服法国人能花如此心思来装饰一个火车站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陈列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印象派作品,莫奈、德加、塞尚、梵高、雷诺阿,这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的画作真迹,你只要花5欧元,5欧元啊,就可以亲眼见,而且随意拍照(不打闪光灯)。
我只拍了些感兴趣的和以前中学美术课本里见过的,要领率这浩如烟海的作品,各位只能亲自去逛逛了
米勒作品《拾穗》,旧约圣经故事,描绘穷人为了生存捡拾别人收割后的麦穗,我记得以前美术课本上大肆宣扬的是其阶级意义。现在看几个人物的动作细节也许才是这幅作品的灵魂
安格尔的《泉》,一个少女倒水时的优美体态。很诧异这幅作品当年居然出现在我们小学或中学的美术课本中,在远没有现在开放的年代引起一群青春期男孩子的好奇。其实,欣赏人体美,不分性别,这两位法国少女不也在这幅画前许久不愿离去吗
拱形的玻璃大厅,几乎完全靠自然光提供照明,这种节能环保设计理念在现在看都是很超前的。
除了绘画和雕塑,奥赛还陈列了不少古董家具,从材质和做工看,一定是价值连城
比起家具城那些俗气的欧式家具,这里的家具看起来还是很大气的,也许跟环境有关吧
梵高,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自己的一生穷困潦倒,直到死后他的作品才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追捧。可能,大师的思想总是远远领先于世俗的人们,所以,只有靠时间的流逝才能弥补这思想的空间
梵高作品《午睡》,从画面的那双木鞋看,应该和荷兰有关。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也是必看之地
印象派的很多作品都陈列在顶层,看到这里时很多人几乎都精疲力尽了,看博物馆也是个力气活,走马观花吧
顶层的很多作品陈列时灯光都非常暗,甚至没有灯,据说是为了保护画作不被破坏,强烈光线对用不同颜料作的画的影响不同。不太懂,懂行的说说吧。
德加和雷诺阿的作品在这一层比较多。
走出奥赛,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塞纳河如同一幅淡雅的油画。
一座十九世纪的火车站,陈列着十九世纪的艺术作品,展示着十九世纪的流行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