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画中游,在一派湖光山色中大巴慢慢驶出瑞士,我心目中最美的国度。旅行到了今天也接近尾声,强悍如我也感到一丝倦意,昏沉沉地在车里打著瞌睡。
‘今天我们将去到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巴黎。大家精神点’,不知什么时候一阵呱噪声把正在和周公女儿缠绵中的我吵醒了。勉强打开一只眼睛,看见导游那皮笑肉不笑的嘴脸正在我不远处--马上吓醒!‘我们的旅行快结束了,大家对这次旅途有什么意见的话可以写在这个小信封里’,一边说著他一边向我走来。我还睡得七荤八素的,顺手接过殷勤笑脸下递过来的信封。猛地发现这家伙笑得好‘诚恳’,好‘亲切’,暗叫一声‘大事不妙’!果不其然,鬼子接下来用极其真诚的语气不厌其烦给我们细细阐述了小费的重要意义及标准。。。不知什么时候,信封从我的指缝中慢慢飘走;而还没等我高兴完,魔术般它又回到了我的面前。‘拿好了,很重要的噢!’,那副‘真诚’的笑脸再度在我面前出现。。。
且行且停,车子晃晃悠悠地驶进了巴黎,这个慕名已久的浪漫之都。车子沿著塞纳河南岸缓缓前进,人已经来到巴黎,但心似乎还在飘荡。巴黎,我就这么来了。有人这么说过: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是一种象征,一种国家历史的标志;香榭丽舍大街是一种招牌,一种现代城市的广告;而卢浮宫则是一本书,一本超越于政治、利益、金钱的人类文明艺术史的教科书。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可以细细去品尝个中道理了。
车子沿著塞纳河前进,最终在协和广场停了下来。协和广场建于1743年,。我们从协和广场出发,沿著塞纳河南岸西行前往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的风光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以前总想著在河边漫步有多么的浪漫,现在真正行走其中却怎么也感觉不到那中情调,只有横跨河两边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带给了我别具韵味的异国风光。河上的36座桥是巴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和其他的名胜一样,为巴黎的美丽做著一份贡献。想起一句话:去哪玩不重要,跟谁去才是重点。也许跟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玩才最会让人体会到浪漫吧。
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全塔高三百零七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受时间所限我们并没登上铁塔俯瞰整个巴黎的风光,趁导游在大肆罗列铁塔的各种数据历史时,我独自一人离开队伍,在塔附近的公园转了一圈,风景这边独好。有时候距离太近你并不能发现美的存在,相反,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你才会发现很多遗漏了的地方。人这样,风景也如此。
在酒店 check in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在附近随便找了个馆子凑合著吃了晚饭。因为坐了一天车人也比较疲劳,所以也没去哪里。我们在附近溜达了一下,找了个咖啡馆里坐定,要了一份咖啡,一边消磨时光,一边呼吸著这里特有的气息。咖啡馆里的墙壁是暖融融的桔黄色,窗前挂著半高的窗帘,十几盏布罩的吊灯自上而下映著一桌桌的客人和他们那些油画般的面孔,颇有浪漫情调。一个金发女服务员在桌椅间穿梭,不断给酒吧台送著什么,又从那取出什么,她的身影几乎没有停下过,仿佛是一种虚影般的镜头。而吧台里面是一个满脸通红发亮的大胖子,他身后的柜架上是无法计数、密集拥挤的各种酒瓶,在灯光下折射出梦幻般的光彩。
入夜时分,灯火辉煌,人流如潮。但是10点钟以后,很多商店先后关门下班了,正式的西餐厅也相继黑了灯,只留下街边一个个咖啡馆和小酒吧仍然高朋满座。这种咖啡馆是巴黎乃至欧洲很多国家的一大城市景观,而属巴黎的最有特点,最为著名。不过如果真想领悟巴黎人自己的带有某种神秘和感伤情调的咖啡馆,就应该离开这些被外国游人或法国外省人占满了的闹市区,而走向那些窄小的街道,沿著古老的石砖和鹅卵石地面,在昏暗多了的路灯下,走进那虽不喧哗却真正味道十足的咖啡馆。
协 和 广 场 喷 水 池
第二天用过早餐,我们继续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市区内一些比较出名的景观,少不了的当然是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了。昨晚难得早早上床睡觉,为的就是今天的徒步游览。本以为已经准备得颇为充分,可十二个小时后,当我回到酒店,身体一接触柔软的床,便再也爬不起来了。
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面是一个玻璃制成的大圆花,意大利很多教堂也是采取这种建筑方式,所以看起来觉得很熟悉。教堂正面显得高大雄伟,大门上部雕刻著层层浮雕,可惜其中的宗教含义我实在看不明白。原谅我对圣母院的建筑没有太对赞美之词,因为我已经见过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到如此金壁辉煌,美轮美奂的教堂后,看其他教堂都觉得不过尔尔。
不过圣母院也有我非常喜欢的一面:她的侧面外部设计。听说圣母院的美要隔著塞纳河看,在河对岸或在圣母院后面的桥上看到的教堂是最美的。尤其在春天, 绿树红花蓝天白云配上圣母院灰白的外墙,正是一幅和谐的春意盎然图。
远 望 卢 浮 宫
告别了圣母院,卢浮宫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这是一个艺术的殿堂,也是一个殖民者耀武扬威的地方。来到了位于塞纳河北岸的博物馆,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在阳光下闪亮的玻璃金字塔。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新入口,是为了保护卢浮宫的内部建筑,这样一来,游客从金字塔向下,改从卢浮宫以前地下地基处进入,然后再上台阶进入到一层,先下后上,十分符合中国文化对大师名作采取的恭敬态度。
卢浮宫主要分3个大展馆,我们基本都是艺术盲,胡乱选了SULLY馆,那里主要陈列古代雕塑和工艺品。没走几步,我们便看到了也许是中国小孩对西方雕塑最初认识的,在中国有无数小复制品的:维纳斯雕像!卢浮宫确实如传说中所说:走一步便觉得喜,走两步便惊,走三步就开始难过了,眼睛实在不够用!其实这一点我已经在梵蒂冈博物馆有所体会,只是这种体会到卢浮宫更加深了一层。我们继续前行,草草看了看古代希□罗马的展品,这些文物若是单个看,个个都是传世佳作,可是相比卢浮宫如此浩大的馆藏,它们实在算不上什么。
虽然我们每人手上都拿著份游览地图,但这里的建筑实在不是一般的复杂,错层夹层,大大小小的宫殿,金碧辉煌的装修,每每让我们迷失了方向。绕来绕去,我们终于绕到了德农馆DENON,这里陈列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作品,以我如此贫乏的美术素养,都能不断发现以前只能在美术书上见过的绘画杰作。满墙都是或大或小的油画,绝对目不暇接,头晕眼花。《蒙娜丽莎》,这幅卢浮宫的镇宫之宝确实不同凡响。当然了,我不是指艺术上,因为我实在看不懂这个小小的肖像画有什么过人之处,我指的是参观的人数。可伶了同蒙娜丽莎在同一个展室的绘画,它们的光芒完全被蒙娜丽莎所掩盖,它们甚至都得不到游客们无意的一瞥。听到身边有些旅客喃喃自语:她到底美在哪里?靠!我心里有底了:原来没有艺术素养的人不只我一个啊!这么近距离接近《蒙娜丽莎》我也不能免俗,给美人拍了一张照。效果不算太好,不过作为纪念,也足够了。
在卢浮宫走马观花般逛了足足三个小时,受时间所限终于离开(实际上人也是力有不逮了)。在旁边的一个公园里坐下,伴著一片鸟语花香,远望壮观的宫殿群,嘴里的热狗面包似乎也变得不一般的美味。休息了一会,告别了古老的建筑,下午迎接我的是别样的挑战─逛街--香榭丽舍大街。本来对逛街没什么兴趣的,不过来到巴黎,又怎么可以错过她呢。
香榭丽舍大街横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西大干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迄戴高乐广场(凯旋门处),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街名香榭丽舍,在法文中意为田园乐土。整个大街划分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东西两段:东段长700米,体现了幽静的田园风光;西段长1000多米为闹市区,两侧有巴黎最繁华的百货公司、时装店、大银行、电影院、酒吧间、咖啡馆、夜总会等。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时装店和化妆品店中,给人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店似乎并不是销售商品,而是在推展理念,在引导潮流。每个店都像一个专题专项的艺术展示厅,顾客不由自主变成了学生,变成了艺术与时尚的崇拜者,这可真是销售艺术的经典!
香街的尽头便是巴黎的另一个象征凯旋门,远观凯旋门并不太高,近看才知其十分雄伟和华丽。这座1806年开工的宏伟建筑,工程进行了30年,倒很符合欧洲建筑的特点,慢功出细活,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她的四个方型立柱的浮雕内容,均为拿破仑军队的战斗场面,其中以面朝香舍利榭大街的那幅最为有名,她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名为《马赛曲》,画面十分恢宏雄壮。
不知不觉间又逛了两三个小时,加上我还得东窜西跳的四处拍照,把我累得真是痛苦不堪死。为了拍大街的全景我站在马路中间,两边的车在我身边呼啸而过;为了给凯旋门选个好点的角度,我愣是绕著她逛了一大圈。哎,看来以后出来玩要换种方式了,坚决把照相机扔在家里,带颗心去玩就够了。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吗?
巴黎圣母院(上图)可以整个放进德方斯巨门(下图)
逛了一整天,晚上回到酒店本来已经不愿再动。却经不住同行朋友的再三劝告,软硬兼施,最终还是陪著去看那闻名遐迩的‘红磨坊’。去一躺可真不容易,倒了两趟地铁又走了好多路才到。进去看是不可能的了,昂贵的门票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只是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看著同伴那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禁莞尔,人有时候真的要学会满足。很多东西自己喜欢但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得到,单单坐在远处观望,也可以很开心的。说句题外话,个人感觉巴黎的交通真的不怎么滴。地铁系统是非常发达,可是却不太人性化。同一条线路却有N个分叉,而终点站用的是地名的缩写,一不小心就会坐错。比起伦敦的地铁,巴黎的可真要汗颜了。而在巴黎市区过马路,则让我有回到广州的感觉,车辆总会从不同的角度突然窜出来,给我的惊吓可是层出不穷。
在巴黎第三天的行程则轻松许多,基本是由自己控制的。早上去看了蒙马特地区的圣心教堂,又是教堂!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对於教堂我已经麻木了,这座类似于白宫的宏伟建筑也不能让我提起多大的兴趣。后来去看的蓬皮杜中心的现代艺术展览则让我小饱了一次眼福。本以为早上就这么无聊的度过,不过快到中午时去逛了下出名的‘老佛爷’百货,商店里金碧辉煌的装饰实在让我等土人大开眼界。那‘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表情现在想起都有点汗颜。
吃罢午饭,我觉得我再也没有力气陪著她们逛商店了。一个人在一个小广场里坐著发呆,感觉在巴黎怎么就这么不浪漫啊,内心郁闷无比。正当我一脸愁容,满腔郁闷无处宣泄,无意中注意到广场里几个造型独特雕塑,心情突然豁然开朗起来,想起了要去一个地方。这个鬼地方可不近,光坐地铁也花了我大半个小时时间,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老佛爷百货’内部
巴黎分大巴黎与小巴黎,在城市的北侧,是著名的CBD新区,也是欧洲最大的办公区。德方斯新区位于巴黎城市规划的主轴线,区内著名的建筑德方斯巨门与凯旋门遥相呼应,被巴黎人称为新凯旋门。而在德方斯巨门的周围是一群现代化的高层办公建筑,它们都是现代美学和艺术的结晶,我要去看的就是这个德方斯巨门了。记得当初在杂志上看到这东西的照片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跟自己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看。
总说这个是巨门,那么到底他有多巨呢?看过资料介绍,这个呈正方体状的庞然大物大到把整个巴黎圣母院放进去都绰绰有余。站在他面前,感觉到一种力与美的结合,更是一种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大家比较一下也许就能感受到这种气势了,呵呵。
夜幕下的‘红磨坊’
在巴黎的最后一天就怎么结束了,感觉有点心有不甘,好象总缺了点什么似的。这两天的行程不谓不紧凑,该逛的逛了,该看了看了,也几乎累趴了。人啊,总是贪心的,得陇望蜀。其实留点遗憾也好,至少会给自己下次的到来一个充分的理由。想通了这点,心情也好多了。下次,我会和谁来到这浪漫之都呢?下次的行程会不会真的很浪漫?
十四天的旅行转眼即逝。过去两周自己所见识到的,所感受到的,并不是这些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负载。文字的记录只是提醒,内心的记忆才值得一生去回味。我相信,我一定会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