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旅游游记

迷情翡翠城

“情诗王子”徐志摩把佛罗伦萨译名为“翡冷翠”,把一个“冷”加在了翡翠的中间,感觉凄凉的美丽。1925年的徐志摩与张幼仪已经离婚,相恋过的林徽因远在美国,正在感情纠葛的陆小曼留守北京,这时他在佛罗伦萨写出了《翡冷翠的一夜》,道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夏日的黄昏,我们来到佛罗伦萨的老桥,却看到佛罗伦萨如此柔美,感觉到的是温暖。

情迷黄昏中的老桥,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却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伟大的诗人但丁,在这阿诺河上的“空中走廊”,曾经演绎了但丁的“廊桥遗梦”。

时光倒流七百多年,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阿诺河波光粼粼,廊桥上走来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少女,这时,诗人但丁正从廊桥的另一头走来,两人在桥头不期而遇。

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怅然;而少女却手持鲜花,双目直视前方,径直从但丁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见但丁。但她的眼里放射出的那异样的光芒和脸上异样的潮红却透露出少女情动的信息。

著名画家享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邂逅》中描绘的正是但丁与贝特丽丝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情景,手持鲜花的少女就是贝特丽丝。如今,一切都变为很久以前的往事,人们凭桥怀古。

其实,但丁爱情生活只有美好的开始。贝特丽丝嫁给了一位伯爵,不久仙逝。她带走了但丁的梦想,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对她矢志不愈,一生眷恋,在其早年作品《新生》和晚年作品《神曲》,诗人把贝特丽丝神化,表达了无限的思念。

凄美的爱情故事,难免让人暗然神伤。但是,但丁的专一却是多少人追求和向往的。在这廊桥,不知道演绎了多少人的爱情故事。愿老桥桥头的爱情“气场”保佑所有相爱的人。

这座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阿诺河上老桥建于1345年,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应该晚于中国的赵州桥。老桥建有商铺,几经变迁,现在多是首饰店和旅游纪念品店。

我们徘徊、逗留在廊桥,举目远望,阿诺河晚霞波光。

静谧的河水划过一支双人艇。

老桥对面的桥上,游人寥寥,他们在逆光欣赏老桥。

这样的场景是令人感动的。

堤岸也是这样美丽。

我们来到阿诺河上的另一座桥,在这里我们坐在石头的桥栏,深情的欣赏老桥,欣赏老房子。

太阳西沉,老桥淡去温暖的余辉,“冷”艳的魅丽尽显。

这时,河中倒影变得清晰。

在一次回到老桥上,又一次情迷。

再看西面的桥上,夕阳无限好。

天边红日,水中红日,桥上演绎永恒的爱情。

渐渐的,翡冷翠的迷情之夜开始了。

老桥桥头的老城,露天酒吧的霓虹灯下,萨克斯手吹奏出《回家》。

厨窗广告,冷艳的女郎。

橱窗女郎,举手投足如真人一般,也令人着迷。

马丽莲梦露也在这里。

在这里见到的中国元素的服装。

小伙子用多彩的冰激淋演绎“翡冷翠”之夜。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创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斯)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诗,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