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川双飞8日游
钜惠厦门双飞8日游
完美江南南京.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双水乡乌镇.西塘双飞7日游
钜惠云南9日游
印象张家界双飞7日游
天一阁:墨香满园书卷天地
内容介绍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清乾隆帝下诏修撰《四库全书》时,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因此得名。天一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环境呈现出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

天一阁历史

一、建阁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天一阁石雕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三、1949—1993年

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分别恢复建制。6月,天一阁建立独立机构,全称为“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9月,市委任命邱嗣斌为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后蔡灿臻、骆兆平先后任所长。

四、1994年—至今

1994年11月,市编委办公室批复市文化局,同意将宁波市博物馆并入天一阁,并更称“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人员定编35人,内设部门7个,办公室、基建办公室、研究室、藏品部、保卫部、群工部、古玩交易所。同时私人藏书楼伏跗室划归天一阁管理。1995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孟建耀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1996年,人员编制增加到43人。1998年,成立中国地方志珍藏馆。2004年,天封塔、白云庄、鼓楼等外设文保点划归我馆管理,外设文保点增至5处。1998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徐良雄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天一阁特别看点

1、天一阁

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天一阁建筑

2、范氏故居

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3、东明草堂

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4、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5、宁波天一阁书城

天一阁有“南国书城”之称。建国以来,由于藏书的成倍增加,书楼已无法容纳,读者和观众大量增加,原来的场地也显得狭小。随着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书城建设便成为历史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书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天一阁庭院

(1)保持天一阁的历史风貌。

天一阁藏书楼亦称“宝书楼”,占地面积二百七十六平方米,加上前后的园林,共约一千四百平方米,这一区域是明代的遗存。本世纪三十年代,宁波地方人士在集资维修天一阁之时,把原在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到天一阁后园之北,并在东、西、北三面围墙上嵌满数十块石碑,称“明州碑林”,碑林与天一阁围墙相连,形成东西窄,南北宽的长方形地带,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围墙之内为重点保护区,必须保持历史原貌。

尊经阁原是府学内收藏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的书楼,专供士子阅览,其性质,类似今天的学校图书馆。阁为木结构二层,歇山重檐,据梁下题字,重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当年府学旧址改建体育场。天一阁藏书又有公开阅览之议,故迁入以作图书阅览室。尊经阁的迁移,开创了在宁波旧城改造中保护藏书楼的先河。

(2)改善天一阁的文化环境。

天一阁重点保护区旧墙之外周围二万五千平方米范围内为建筑控制地带,为了防止新建筑向天一阁靠近,避免宝书楼被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将在周围新筑外围墙,墙内有绿化带,墙外挖河蓄水,与月湖相通,并使园内池水成为活水。

从天一阁藏书楼向外辐射看,西面是范氏故居大门和前厅,南面是园林,分东、西两园(东园早在1986年建成),园之南是保留的近代优秀建筑秦氏支祠,秦祠西为新建的书画陈列馆,秦祠东并列的是闻祠和陈祠,这三祠将分别用作碑贴馆和地方文献馆,天一阁藏书楼之东是待迁入的藏书楼和新建书库,北面即尊经阁。各建筑单体之间有绿化带,使其成为园林式建筑,这样的布局,犹如众星拱月,突出了天一阁宝书楼的中心地位,其他建筑的使用都不能离开藏书文化的主题。

(3)迁移保护几座有代表性的藏书楼

明清以来,宁波藏书楼之多,可谓全国之冠,这是宁波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藏书楼直接受天一阁的影响,其中卢址的抱经楼就很有代表性。

天一阁石雕

卢址一字丹陛,清雍正三年生,十九岁充鄞县弟子员。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增广生。后连试布政司不利,以例授中书科中书,未及选期,两目失明,遂绝意进取。他生平喜聚书。遇有善本,不惜重价以购,朋友中得异书,必宛转借抄,搜罗三十余年,所得数万卷。乾隆间修鄞县志,尽出其家藏宋元旧志及宁波人诗文集,以供参考。卢址又自编《四明文献集》一百四十卷。为保存地方文献作出了贡献。

抱经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此时,天一阁因进呈藏书,已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上谕称:“闻其家藏书房屋,书架造作甚佳,留传经久。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这对宁波藏书家产生深刻的影响,卢址在《抱经楼记》中说:“吾乡之善聚书者,首称范氏天一阁,尝爱其取之精而藏之久,以余弩下,岂敢望其肩背”。由于他对天一阁的仰慕不但抱经楼的样式仿照天一阁,而且在藏书楼管理上也吸取天一阁的经验。同样,藏书归子孙共同所有,共同管理“曝书而外,终岁封闭”⑧。可惜,到民国初年,卢氏后人偏重于“经济效益”,把全部藏书出卖给上海古书流通处,不久书楼房屋又卖给源茂药行,假山卖给翰香小学。

除抱经楼外,徐时栋水北阁藏书也是古代藏书家坚忍不拔精神的代表。

宁波现代的藏书楼以伏跗室保存最为完好,书楼是五开间两厢房两层木结构楼房,墙门上砖雕亦完整无损,可称近代优秀民居建筑。

天一阁书城建设构想是在长期思考、局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规划又是在旧城改造大规模进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天一阁管理部门依靠北京历史建筑研究所和宁波市规划局的专家们绘制规划图。在一年多时间里调查研究,三易其稿,于1994年1月5日经市规划会议论证通过。

目前,三祠已经修复,六十余户居民和一家医药仓库已动迁完毕,预计到本世纪末。书城建设的理想就会变成现实。天一阁由单体保护延伸为群体保护,成为展示中国古代民间藏书文化最丰富的书城,这不仅具有地方意义和全国意义,而且还具有世界意义。

范钦——天一阁的创始人

宁波市月湖之西,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古建筑,那就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天一阁。天一阁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累官兵部侍郎。

天一阁内部富丽堂皇

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与其他偏重於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明代政书、明代实录、明代诗文集特别多,颇有些“厚今薄古”之意。如《军令》、《营规》、《大阅览》、《国子监监规》、《武定侯郭勋招供》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决非轻易可以觅得。

范钦同邑另有位藏书家丰坊,范钦与之交往甚善,并常去丰坊的万卷楼借阅抄录。后万卷楼不幸遭受火灾,丰家无意续藏,劫余之书多让归范钦。

范钦藏书处原名冬明草堂,随着藏书的增加,原来的书库已不堪容纳,范钦遂决定在住宅的东面重建一书楼,即后来著名於世的天一阁。天一阁的确切创建年份已不可考,根据有关文献推定,当在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楼为一排六开间两层木结构,坐北朝南,前后开窗,阁前有池塘,除了可以点缀风景外,亦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后来,范钦搜集碑刻,得一吴道士龙虎山石刻,为元揭傒斯的书,并有“天一池”三大字,范钦大喜,以为适与自己建阁凿池之意相合,遂以“天一阁”名其楼。作为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相当科学,故后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均仿天一阁式样营造,而清代藏书家卢址的抱经楼,更是从内部结构到外观,完全模仿天一阁,由是天一阁更负盛名。天一阁藏书有较严密的管理制度。范钦故世后,长子范大冲体察范钦爱书的心情,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规矩,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藏书的散失。

范钦建筑了天一阁,是十分得意的。当时阁内储有藏书七万多卷,多数系宋明的木刻本和手抄本,有的是稀有珍本和孤本,在当时文士学子中颇有影响。

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余卷,从明末战乱起始大批散失,到清康熙时阁中所藏明实录已佚其半;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又从天一阁调走六○二种(一说六三八种)图书,以后多未发还;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宁波,从天一阁掠走地理与图数十种,一八六一年太平军进驻宁波,当地盗贼乘机窃走大批图书;民国初年,江洋大盗薛继渭与不法书商相勾结,又盗去藏书一千余部。经过这几番劫难,到解放初期,天一阁书仅剩一万三千多部。

天一阁藏书曾多次编目。最早的藏书目录为范钦手定的《范氏东明书目》,现存最早的目录是清初抄本《天一阁书目》,一九八0年天一阁编有《天一阁善本书目》,共著录善本四千余部,七万余卷。

天一阁出游资讯

1、交通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天一街5号,2路、9路、10路、12路、14路等公交线路停靠站距本馆均在500米之内。

2、气候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一月份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3、门票及注意事项

天一阁博物馆门票:30元

4、餐饮住宿

在宁波,遍布宁波各地的高、中、低档宾馆和饭店,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使游客能够畅快淋漓地玩,而不必担心玩累了之后找不到好好休息的地方。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号:L-XB-100013

ICP备案号:新ICP备19001292号-4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