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川双飞8日游
钜惠厦门双飞8日游
完美江南南京.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双水乡乌镇.西塘双飞7日游
钜惠云南9日游
印象张家界双飞7日游
融水苗寨探奇趣
内容介绍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距柳州市约120公里,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民族。这里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风光如画的贝江和两岸的苗寨、多彩的苗族歌舞、紧张激烈的苗家斗马、奇异的婚俗、别具一格的苗家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距柳州市约120公里,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民族。这里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风光如画的贝江和两岸的苗寨、多彩的苗族歌舞、紧张激烈的苗家斗马、奇异的婚俗、别具一格的苗家吊脚楼、绚丽的民族服饰、饶有情趣的民族餐等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

融水苗山旖旎如画的风光,有巍巍的元宝山、莽莽的林海、飞瀑、深潭和幽洞。清清的贝江水,伴有“贝江飞虹”——铁索桥,还有寿星岩寺庙等景观。这里是天然的动植物园,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物“广西冷杉”200余株,是新发现的稀有珍贵树种。

这一带主要景点有30余处。在离城19公里处的贝江铁索桥附近,新建了四荣乡第一座民族旅游村。村内主要道路修整畅通,改建了芦笙坪、斗马坪,新建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接待木楼。

全村居住着70多户人家都是苗族,在风俗习惯、民房建筑、语言、服饰等方面都保持着浓郁的苗族特色,多姿多彩的芦笙踩堂舞、芒哥舞、拉鼓舞、敬酒舞和斗马赛马、斗鸟等鲜为人知的习俗。

有人说,苗族一年到头都有节日,此话也许夸张了些,但是如果你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寨来作客,可真会觉得自己总处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融水苗寨

热情如火的迎客礼俗

这情景,在贝江边的勾滩、长赖、洛九、雨卜这几个苗寨都能亲身体验到。

当载着客人的船靠上寨门前的小码头,迎客的芦笙就响进来了;苗家姑娘迎上前,用竹杯给客人敬上(进寨酒)。酒罢,小伙子轻吹芦笙在前引路,领着客人到寨中的芦笙坪。芦笙坪中间立着一根芦笙柱,这是苗寨的一个标志。在芦笙柱下,小伙子们吹奏一曲(迎宾曲),随之由姑娘们唱起迎客歌,一边唱,一边围着芦笙柱踏乐起舞。当芦笙曲嘎然而止,姑娘们便邀请客人上场,手拉手一起舞蹈,顿时芦笙坪上载歌载舞,真个是像过节般的欢乐。

热情好客的苗族人用他们独特礼仪来招待客人,其中总少不了(打油茶)。苗家的油茶有咸、甜两种,配料有阴米花、油爆黄豆、花生、芝麻、小油果等,再淋上葱花、芫荽,味道清香可口。

酒,这酒度数不高,甜而顺口,但通常都用大碗豪饮,怎能不醉人?到了快散席时,苗家青年就来敬酒了,他(她)们捧着酒壶,小伙子敬女客人,姑娘们敬男客人,敬上谁,谁就得喝。谁要是推辞,他们就会按苗家的规矩行事,揪住他的耳朵把酒灌入口中。不过,为了表示主客不分,到了第三杯酒,主客双方就可以互相拧住耳朵喝下去。此时,姑娘们在一旁高呼(呀唷哟),使席间的气氛更加高涨,真是酒不醉人要自醉呢!

苗家送客的情景更是动人。他们吹着芦笙、唱着送客歌,把客人送到寨门,苗家姑娘还用特别的礼仪表示对客人的依依不舍——轻轻踩一踩客人的脚背。踩脚本是苗家男女相互爱慕的表达方式,现在踩一踩客人的脚,表示了对客人的爱戴,希望他再到苗寨来作客。

苗年节互拜(同年村)欢天喜地

不管苗家一年到头过多少个节日,苗年节总是最隆重的节日。苗年节的时间是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里,这些日子除了要尽情地吃喝玩乐、祈福拜祖外,啊热闹的场面就是(芦笙踩堂)了。

芦笙踩堂时,芦笙堂成了节日的中心,周围人山人海;多可上百人的芦笙队济济一堂,大小芦笙一起吹奏,铿锵的乐曲声传数里。姑娘们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围住芦笙堂翩翩起舞。

如果是(同年村)(即互结友好的村寨)的芦笙队来拜年,就更热闹了。当客人的芦笙曲远远传来,主寨的男女老少就涌到寨门去迎接。主客一起来到芦笙堂,进行盛大的芦笙踩堂,这场面更是气势宏大,群情鼎沸。白天除了芦笙踩堂外,许多村寨还举行斗马、斗牛、斗鸡、斗鸟等活动,青年人则举行苗族的传统式摔跤(须木只)。晚上还要表演苗戏,青年人对歌、坐妹和谈情说爱。盛情的主人会邀请客人留在寨中各家共度节日,一连狂欢两天,主客才依依不舍的话别。

(古龙坡会)成了芦笙和花伞的海洋

苗年过后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十六,便是苗家的另一个芦笙盛会——(古龙坡会)。这是苗族青年的(情人节),但担当节日主角的却是数不尽的芦笙,这样壮观的芦笙盛会,干脆把它叫做(芦笙节)了。

这一天,在融水县香粉乡的古龙坡这块可容纳万人的坡地上,高高竖起了十几根芦笙柱,欢乐的男女青年一群群转着芦笙柱,男的拿着芦笙,女的拿着花伞,每柱周围都有一支芦笙队在欢奏,古龙坡成了芦笙和花伞的海洋。

芦笙是苗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吉祥物,芦笙柱是神圣的象征,每逢节日,总少不了在芦笙柱下吹芦笙踩堂的节目,但以规模而言,最大的要数古龙坡会。在这会场上,几百支芦笙齐声吹奏,其中有粗大的(地筒),声音雄浑低沉;有高耸的大芦笙,声音铿锵雄壮;有精巧的小芦笙,音色清脆悦耳,一起合奏成悠扬的旋律。芦笙手一边吹奏一边踏着豪迈的舞步,打扮得五彩斑斓的姑娘们的舞姿则柔美轻盈,形成刚柔相亲的对比,芦笙吹得棒的小伙子最受姑娘们的青睐,她们会把美丽彩带挂到那小伙子的芦笙上,得彩带越多的小伙子,自然越有自豪感咯。在节日期间,青年们还跳起古朴的(芒哥舞)。(芒哥)们头戴面具,身披芒草,手脚涂得漆黑,从山坡上奔下来,有如山神降临。原来,芒哥是苗族传说中的祖神之一,每年春节过后就会从山林中跑出来,为各家驱瘟逐疫。芒哥舞以那粗犷而诙谐的舞姿给人们带来欢笑。

夜幕降临,(情人节)的温馨便笼罩住古龙坡了,男女青年成双成对,在朵朵花伞下情话绵绵,或者在村寨里的吊脚楼上围着火堂对歌,度过一个甜蜜蜜的不眠之夜。

融水苗寨

豪放狂野的斗马节和拉鼓节

在苗族的众多节日中,斗马节和拉鼓节也是特别重大的节日。

斗马活动,相传是源自古代的婚姻裁决习俗,即男子每有情敌相争时,苗王就组织斗马,获胜的斗马手就有权优先娶得他喜欢的姑娘。后来,演变成每逢节日都进行的娱乐活动,其中11月26日更正式定为斗马节。

斗马节这天,斗马场上早已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斗马开始,两名马主分别将自己的公马放入场内,由场中的人牵一匹母马从中挑逗,使两匹公马为得到母马的喜欢而拼斗起来。他们相互踢撞撕咬,,穷追猛打,拼得你死我活,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真到一方招架不住败逃出场为止。如是者一对对公马相搏相斗,败者下场,最后的胜者就是冠军。比赛结束后,冠军马披红挂彩,马主也感到无尚光荣,而且得到奖赏。

拉鼓节是苗家祭祀祖先的节日,苗语称为(鼓啦)。每13年举行一次大节,也叫大鼓;每1年、3年或7年过一次的是小节,也叫小鼓。

拉鼓节多在农历十月举行。13年才拉一次的大鼓长1丈3尺,再加3个拳头的长度;小节时拉的小鼓则长7尺加3个个拳头的长度。鼓身中央钻洞,拴上一个牛头,两端系粗藤以便竞拉。拉鼓开始时,先由头戴银饰凤尾冠的的寨佬带领,唱起拉鼓舞,歌中唱颂了对祖先的崇敬和民族的来源,充满神圣之感。唱毕,相互竞赛的两个村寨的人群各据一方,拉鼓手们更展开激烈的拉鼓拔河竞赛,喝彩加油之声震天动地。谁把大鼓拉过来自己一方,便是胜利,这意味着将会得到13年的吉利和好运气。当拉鼓队员们把鼓拉到寨边,人们便鸣枪庆贺,宰牲设宴大会餐,将煮熟的肉串成一串串,慰劳拉鼓队员,胜方的队员更可得到双份的奖赏。

狂放而热烈的拉鼓节,传说是源自苗家祖先豪良为民族造福的事迹。相传在豪良时代,因为雷公与人打架打得火起,天下树木都被雷火烧光了,豪良为救人类,历尽艰辛去找树种。他用了12年的时间才找到了树种,又用自己的热血化作火焰来传播树种成林,自己也变成其中一棵花牛树。第13年,他的妻子和后代才找到了他的化身树。为了纪念他,他的后代把大树做鼓,用藤把鼓拉回寨子,接祖先豪良回家团聚。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拉鼓节。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号:L-XB-100013

ICP备案号:新ICP备19001292号-4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